近日,以我所为独立通讯作者单位在《医学遗传学杂志》(J MED GENET)杂志上表了题目为 《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在两例中国汉族播散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家系中发现SLC17A9致病基因》(Exome sequencing identi fies SLC17A9 pathogenic gene in two Chinese pedigrees with 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的科研论文,研究在之前发现的MVK基因之外发现了播散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的另一个基因SLC17A9。
播散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DSAP)是一组以发生在曝光部位的环状排列的异常角化性皮损为特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它是汗孔角化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2012年,本课题组在部分DSAP病例中成功发现MVK致病基因。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未能成功克隆出致病基因。
本研究首先在1例未能克隆出MVK基因的DSAP家系(Family 1)中选择2例患者和1例对照,抽提外周血DNA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组测序。外显子组覆盖度达到98%,平均测序深度达到70×,每例样本在与人类参考基因组比对注释之后能够平均得到1.35×105个功能性变异,筛选DSAP的连锁区域内的变异位点,发现了位于4个基因上的4个变异,在家系内使用Sanger测序进行基因分型,由于不符合表型一致性而全部排除。进而将筛查范围扩大至外显子组,使用SIFT,Polyphen软件进行预测,获得了25个可能有害的变异位点,在家系内进行验证,发现位于SLC17A9基因上的c.932G>A (p.Arg311Gln) 在家系内符合基因型表型共分离。在未携带MVK基因变异的DSAP患者中选择7个独立家系 (Family 1-7) 和19例散发对SLC17A9基因的所有编码外显子以及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在Family 2家系内发现了SLC17A9基因的第二种变异c.25C>T (p.Arg9Cys),进一步功能预测显示SLC17A9基因变异在角质形成细胞中可能是通过ATP释放延阻以及影响Ca2+功跨膜运输来诱发DSAP。
本课题对部分MVK突变阴性的播散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病患者中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在其中两个家系中发现了致病基因为SLC17A9,在MVK致病基因以外解释了部分播散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病的分子学发病机制。(撰稿:崔红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