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张学军教授荣获”2018年国际银屑病协会杰出贡献奖”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发布时间:2018-12-03浏览次数:11

        11月30日,一年一度的国际银屑病协会“智囊团“会议(Internal Psoriasis Council “Think Tank” Meeting)在享有“美洲首都”之称的迈阿密举办。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ILDS)常务理事、国际银屑病协会(IPC)执委、全球银屑病监测项目(Global Psoriasis Atlas,GPA)亚太区执行委员张学军教授被授予”2018年国际银屑病协会杰出贡献奖”。 在全球,今年仅三位IPC成员荣获此荣誉 。

        IPC成立于2004年,是一个非盈利的国际皮肤科组织,该学术组织由来自将近30个国家的一百多位理事和委员组成。目前,国内仅有张学军教授与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郑敏教授是IPC理事成员,此次一同受邀参加IPC一项年度活动 ——“Think Tank”智囊团会议, 其目的是将IPC的合作伙伴和理事会成员聚在一起,讨论银屑病治疗和目前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全球性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本次“Think Tank”会议的主题就是讨论银屑病严重度的分类标准。 ”

        2018年国际银屑病协会杰出贡献奖”旨在奖励近年,在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皮肤科医务工作者与科学家。张学军教授领导的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团队,一直致力于银屑病等复杂疾病的基因组变异研究。共发现43个银屑病易位点,占全世界发现易感位点数的51%。 

        2000年发现银屑病多基因遗传模式,揭示银屑病吸烟、嗜酒等主要环境诱因,为银屑病防治提供了依据,成果写入《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和国际权威《Textbook of Psoriasis》。发现银屑病易感位点4q31,4q31被OMIM命名为PSORS9。发现银屑病易感基因IL-15。Nature China评价:“银屑病易感基因IL-15的发现为开发IL-15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提供了依据”。 

        2009年利用GWAS方法发现银屑病表皮异常增生及过度肥厚相关易感基因LCE,揭示银屑病 “厚层鳞屑”发生机制。Nature-SciBX点评:“LCE的发现对揭示银屑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这是我国即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和HapMap计划以后开展疾病基因组研究的第一个成果。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写入国际权威英文教科书《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2010年用GWAS方法深入研究,发现6个银屑病易感基因,特别是发现易感基因的遗传异质性,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最近两年来,在国内率先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和靶向测序,发现银屑病22个直接改变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易感基因的编码变异,揭示银屑病致病机制。 

        在发现的这些易感基因中,IL12 和IL23 作为药物靶标已被开发成生物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银屑病;利用发现的易感位点预测银屑病的遗传度;将这些易感位点用于甲氨蝶呤疗效的评估。


1.jpg

图一 张学军教授与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郑敏教授受邀一同参会 


2.jpg

图二 荣获“2018年度IPC杰出贡献奖”的三位理事与新任IPC主席合影 


3.jpg

图三 “2018年度IPC杰出贡献奖”奖杯 


4.jpg

图四 张学军教授、郑敏教授与IPC前任主席Christopher EM Griffiths教授合影 


5.jpg

图五 张学军教授与现任IPC主席Jonathan Barker教授合影 


刘璐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