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与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对6578名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对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了3个非MHC区域新的易感位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Arthritis & Rheumatism杂志。该研究是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进行的首个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汉族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遗传病因,并揭示了汉族人与欧洲人群发病的遗传学病因异同。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关节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差异较大,在东亚人群中为0.2-0.3%,而在印地安人中发病率高达5-7%。前期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经在多个种族人群中发现了40多个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位点。
本研究首先使用 Affymetrix SNP Array 6.0芯片对9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和943例健康对照进行了基因分型,然后再在2132例病例和2553例对照中对提示位点进行了验证,发现了3个非MHC区域的关联位点达到了全基因组关联水平,分别为位于DPP4内含子区域的rs12617656, CCR6附近的rs1854853和 CDK5RAP2编码区的rs12379034。而且,研究人员将RA病例进行分组,ACRA阴性病例和ACRA阳性病例进行对比,发现两个位点与ACPA有强关联,分别是DDP4上的rs12617656和MHC区域的rs7748270。此外,他们将本研究与欧洲人群的GWAS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meta),证实了CCR6基因附近的关联信号在两个种群中都有显著性,而SPRED2, AFF3和TRAF1等3个关联信号却是只在两个人群数据合并之后表现关联性。(撰稿:崔红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