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二十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皖江皮肤健康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发布时间:2025-08-18浏览次数:10


2025816-17日,由安徽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皮肤健康分会主办,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承办的“安徽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二十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皖江皮肤健康高峰论坛”在合肥隆重召开。省内外400余名皮肤健康领域同道齐聚庐州,以“学术引领,夯实临床”为主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丰富的最新诊疗成果,也为皮肤病的治疗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启发。


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的开幕式由安徽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再兴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11-12届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张学军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孙倍成教授,吉林省医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金哲虎教授,广州市皮肤病医院首席专家、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张锡宝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分会常委、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系主任杨森教授,华北理工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孙良丹教授,上海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潘萌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湖北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主任委员陶娟教授,江西省医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曹先伟教授,浙江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乔建军教授,湖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主任粟娟教授,同济大学银屑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内科主任丁杨峰教授,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专科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正华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罕见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李诚让教授等省内外多位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开幕式。


张学军教授致辞回顾了安徽省皮肤性病研究团队取得的成果,并对本届安徽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会提出了期望。孙倍成教授代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向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医疗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各位同道深化交流,共同推动皮肤病学的进步。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高兴华教授视频致辞,代表全国学会将持续不断支持安徽省皮肤性病领域的不断发展。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邢程主任希望全体皮肤科同道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携手共进,为提升安徽皮肤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学术报告

上午的首场学术报告由王再兴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思平教授共同主持。张学军教授做“银屑病转化医学:从基因到临床,从难以治愈到可治愈”学术报告,系统回顾了银屑病从基础机制研究到药物靶点的临床转化,综合介绍了海南自贸区在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先行先试以及真实世界研究、基层医师银屑病治疗能力提升、系列指南共识编写等方面的情况,全面展现了我国银屑病转化医学的工作成果。 金哲虎教授以“病理性瘢痕的研究进展及质控建设”为题,介绍了病理性瘢痕的定义和分类,系统剖析了炎症因子、信号通路、细胞生物学、机械张力、激素水平等各方面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进一步介绍了临床防治和质控建设。张锡宝教授带来“银屑病研究进展”的报告,详细讲解了银屑病临床类型、临床严重程度评价工具,与银屑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新型影像学技术在银屑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以及银屑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杨森教授报告“皮肤屏障修复在面部年轻化的应用”,指出面部年轻化领域已从单一技术转向多维度、分层抗衰的综合体系,修复屏障可改善角质层水合能力、修复脂质结构、抑制炎症反应等,实现面部年轻化,多种技术为皮肤屏障修复提供新解决方案。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培光教授和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慈超教授的主持下,孙良丹教授讲述了多组学研究证明AIM2在银屑病中的重要地位,发现dsDNA-AIM2特异性激活IL-1β-γδ T-17通路介导的银屑病γδ T-17细胞向表皮迁移放大银屑病炎症效应AIM2小分子抑制剂SLD-1缓解银屑病小鼠炎症表型等成果。安徽医科大学范星教授报告指出生物制剂作为银屑病主要系统用药更应遵循早期干预和长期维持的治疗策略,实现疾病修饰,带来长期获益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汝芝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隽教授共同主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法兴教授报告指出银屑病病程长且易复发,需要长期管理。药物留存率作为治疗疗效、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的复合指标,对于治疗目标的实现和疾病缓解的维持至关重要。潘萌教授深入剖析了天疱疮的发病机制研究,指出天疱疮皮损中存在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组织效应细胞及多种炎症介质,参与免疫微环境的构成和持续存在,为天疱疮发病机制的挖掘与新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可靠的靶点和理论基础。乔建军教授分享了皮肤科少见疾病——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指出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治疗



下午精彩继续,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肖风丽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涛峰教授的主持下,曹先伟教授结合精彩病例,分享了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分类及皮肤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陶娟教授带来“空气污染和银屑病”的报告,指出空气污染物对银屑病门诊患者有滞后影响涉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等多种机制,空气污染物增加银屑病发生和复发风险范星教授针对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两种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分别剖析了IL-17A抑制剂和JAK1抑制剂的新进展。江苏省人民医院鲁严教授通过二甲双胍治疗卡波西肉瘤、围白斑光疗治疗难治性白癜风、改良甲手术、微量生物制剂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银屑病等临床实践,引导大家对于研究创新的思考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敏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春俊教授主持的学术报告中,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丁杨峰教授报告指出JAK抑制剂的不断涌现为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治疗前应做好筛查,用药过程中做好监测同时关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时干预。高敏教授的报告强调长期管理是特应性皮炎治疗的重要策略同时报告了高选择性JAK抑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长期疗效。粟娟教授结合多个经典病例,指出在黑素瘤的诊疗中,需要了解特殊类型/罕见黑色素瘤熟悉甲黑线的诊断流程重视早期黑色素瘤的诊断不漏掉任何可疑损害



安徽医科大学周伏圣教授和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从军教授的场次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正华教授分别从致病基因、外用药物、动物模型等角度系统分享了汗孔角化症的研究进展。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李明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病例,讲解了单纯性遗传性少毛症的遗传模式、表型分类和对应的主要临床特征。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李诚让教授从脓疱型银屑病、角层下脓皮病、坏疽性脓皮病等表现为脓疱的皮肤病临床病例着手,详细讲解了脓疱皮损的诊疗体会。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春英教授带来“色素痣专家共识解读”,指出需警惕过度诊断黑色素瘤或诊断不足,不同类型的色素痣具有不同的恶变风险,临床上需熟悉可能恶变的临床特点以早期发现黑色素瘤。



学术专场

本次会议特设5个学术专场,来自全国的43人次专家学者,分别围绕银屑病、特应性皮炎、荨麻疹、化脓性汗腺炎、白癜风等目前皮肤科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从临床诊疗进展、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等新型治疗方法应用等方面探讨治疗启动时机,治疗策略选择,生物制剂转换,疾病修饰等核心领域,展现新时期皮肤科诊疗技术的进展与突破。

此外,16日晚举办了青年医师病例演讲比赛,安徽省13位青年医师同台竞技,分别就常见皮肤疾病少见表现、少见病、罕见病探讨传统药物治疗,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或小分子靶向药的治疗等展现临床病例的深度与广度,6位资深专家分别就病例的完整性和逻辑连贯性、课件格式、皮损图片标准格式、演讲仪表仪态展现、时间把控等方面逐一点评,现场讨论热烈,在比赛中提高和强化安徽省青年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



闭幕式

本次会议学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围绕热点领域展开深度探讨,既有皮肤病研究的最新前沿,又有贴近临床皮肤病的诊疗新技术展示,为安徽省广大皮肤性病学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受到参会皮肤科同道们的高度评价。闭幕式由大会主席王再兴教授主持,感谢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对会议流程及具体环节进行总结,期待通过会议的举办,提高广大皮肤病从业人员的医教研综合能力,为提升安徽省皮肤健康领域的社会服务能力积累成功经验。